本专业课程基本框架分为通识类必修课程、通识类选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具体修业要求如下:
1. 基本学制4年,允许在3-7年的弹性学制内完成学业。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62学分,且应该满足各课程类型相应的修业要求,其中创新班在第四学期末进行择优分班,毕业前总学分不少于164学分。
2. 通识类必修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皆为本专业全体学生必须修读且取得相应学分方能毕业的课程及环节。
3. 毕业前至少取得14个通识类选修课程学分,其中在“创新与创业”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艺术与审美”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历史与文化”模块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运动与健康”模块至少选修1个学分,即学生须在三年级、四年级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及达到校园跑规定里程及次数后获得“大学体育5”0.5学分、“大学体育6”0.5学分,经学校批准在三、四年级参加交换学习或因身体原因无法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可免修该两门课程;修读并考核通过“大学英语拓展课程”,获得2学分。
通识类选修课可在全校性通识类选修课程、经教务处认定的大学城互选课及外学院开设的专业课程中选修。
4.至少累计获得9个第二课堂学分方能毕业,其中在劳动教育课程至少选修2个学分;在“三创”能力教育类至少获得2个学分;在美育体育教育类至少获得2个学分;“思想政治课社会实践”2个学分。
5.毕业前至少修取得27学分的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及兴趣进行选择。
6.毕业设计从第7学期最后2周开始,第八学期13周,总共15周时间,15学分。
7.建议在第一、二、三学期学习中,在英语能力培养方面以应用为目的加强英语学习,在学好通用英语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科技文献阅读和口语交流训练。
8.对于传感器技术、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训练、电子电路课程设计、仿真软件综合实践、物联网技术实践、机器学习等专业课程,需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自己在实验操作以及设计开发方面的创新思维与综合应用能力。
9.建议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程序设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积累科技研究与实践的经验,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为将来学习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0.通过学习和实践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勤于思考,敢于创新。
11.加深创新班学生对物联网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的运用,拓展他们对物联网、智能感知、智慧通信和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最新现状与发展趋势的了解,掌握最新研究方法与技术,为将来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奠定良好基础。创新班在创新培养模块中选修学分不低于14学分。
12. 为加强创新班学生的科研实践,创新班第6学期原计划中为期4周的生产实习由校外实习改为校内实习(4学分),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统一安排,校内实习以科研实践的方式提前安排在第5至6学期,每学期2学分,主要由创新班导师团队负责安排学生进行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科研报告以及参与导师实际科研项目,由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统一负责考核。
|